母子俩人来到了米粮油盐一条街。本文搜:EZ看书网 ezksw.org 免费阅读
粮铺外面立着一块木匾,上头写着各种粮食的售价。
大白米18文一升。
大白面13文一升。
糙米12文一升。
黄陈米10文一升
陈面8文一升
荞面6文钱一升
粟米3文一升
黍米2文一升
黑米2文一升
黑面2文一升
米糠1文一升
鸡蛋3文钱2颗。
这个物价怎么说呢,给陈九月第一感觉就是,不算高也不算低,还在能接受的范围。
她是真的吃不下那些黑米黑面,之前吃了荞面,口感也不好。
粟米,也就是小米,早餐煮粥吃好不错,还养胃。混着白米煮二米饭也不错,单煮干饭,她真有些吃不惯。
在穿越来之前,她的主食就吃惯了米饭的,偶尔也吃点面食。
她看了看自己,看了看儿子,在心里估算母子两人能背多少粮食。
除了粮食,一会儿还得去买点肉和布。
还有儿子去求亲用的聘礼。
想想都觉得母子俩的运力不够,待会儿肯定还要让牛车运到小牛村。
眼看就要到午时,钱老西的牛车就要回村了。
陈九月快速地买了20升大米,10升面粉,10升粟米,鸡蛋30颗,花了565文钱。
这么多粮食还很沉,好在店铺伙计说可以帮忙送到城门口,母子俩跟伙计一起,带上这些粮食回到西门外,钱老西的牛车上只有两个看着眼熟却叫不上名字的大牛村妇人。
钱老西看到母子俩,脸上笑呵呵的:“哟,明大他娘,篓子都塞满了,买的不少啊!这时间正好,再等一个人就回去了。”
陈九月母子把粮食放在钱老西的牛车上,她擦了一把脸上的汗:“钱西叔,我这还有些东西没买,要再回城一趟,您还能等会儿吗,待会儿还要让您受累把我们送到小牛村。”
钱老西抽了一口旱烟,脸上笑出褶子:“成啊,老规矩,东西多的要多算一个人的车费,到小牛村每人加一文。”
陈九月毫不犹豫:“成,都按规矩来,我再进城采买些东西,您千万等我回来。”说完转身对老二道:“老二啊,你先在车上看着咱们的东西,娘再回去买点东西。”
老二小心翼翼地捧着那竹筒墨水,笑吟吟道:“好的娘,我会看好咱家的东西的,您也早些回来。”
陈九月匆匆忙忙进城去了。
按理说,有了钱,家里最紧要的事应该是先办地契和落户,可是过户地契和落户都要小牛村的村长量过地,核准过一家六口的户籍并且出一份同意落户书才行。
所以,过户地契和户籍落户的事,还得等一等。
接下来,紧要的事,就是衣和食了。粮食刚才己经买了,剩下的就是穿的了。全家人6口人,都没有体面的衣裳。现在有钱了,肯定得置办起来。
她来到了布庄,看着布庄里一排排放好的布匹,有些犯难看。
原主多少有些肌肉记忆留给她的,按照那些记忆,她应该能裁布缝衣的。
只是,现在她脑子里要做的事情太多,不能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做衣服上。
干脆买成衣算了。
可是一来,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孩子们的尺寸,买回去紧了宽了都不好。
另一方面,成衣的价格几乎是布价的一倍了。
哪怕买布回去,雇村里的妇人帮做衣服,也花不了这么多钱。
这么想着,陈就月还是决定买布回去,再去小牛村请几个妇人帮做衣服,这样省钱又省时。
最便宜的粗布3文钱一尺,是用粗细不均的各种麻线织成的布料。
这儿普通平民的穿衣,夏装就是男的一件裤子、一件及膝上衣,女的则多一件小里衣。讲究些的,才会穿亵衣亵裤。
富裕一些的人家,外出或待客,为表体面和重视,会再套上一件外衫。
一个成人,一身衣服三件套包括上衣、裤子(下裙)、外衫大概需要10尺布。
家里那些个半大小子们,都用不了这么多,但是到底用多少,陈九月也拿捏不准。
因为赶时间,她匆匆挑了六个颜色的粗布,藏青色、蓝色、天青色、墨绿色、藕粉色、土黄色,各要了10尺,届时,有剩下的还能做腰封和鞋面。
细麻布,6文钱一尺。丝绸锦缎等,因为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