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书帮

繁体版 简体版
求书帮 > 红蕖留梦:叶嘉莹谈诗忆往 > 第78章完结

第78章完结

却话当年感不禁,曾悲万马一时。+w.a*n^b~e¨n?.^o*r+g.如今齐向春郊骋,我亦深怀并辔心。

海外空能怀故国,人间何处有知音。他年若遂还乡愿,骥老犹存万里心。(《再吟二绝》)

“却话当年感不禁,曾悲万马一时瘖”,是说提到当年“文革”时期,很多人曾经对那时万马齐瘖的状况感到悲观。“如今齐向春郊骋,我亦深怀并辔心”,现在一切都恢复了,又可以到春天的郊外去尽情地驰骋了,我也非常愿意跟大家一起并辔齐驱。下一首“海外空能怀故国,人间何处有知音”,是说我在海外只能怀念祖国,而不能实际报效祖国,不能畅所欲言地给学生们讲我所热爱的古典诗词。“他年若遂还乡愿,骥老犹存万里心”,曹操的诗里说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是说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回到我的故乡,我虽然已经是一匹老马,但是我仍盼望能尽到我的力量。

写了这两首诗以后,又过了一段日子,我寄出的申请终于有了回音。.秒-彰′劫`小¨税,蛧` ¨勉′费_粤^黩¨

1979年的春天,国家同意我回国教书,并且安排我去北京大学。所以我第一次回国教书是到北大,到机场来接我的是教育部的赵冀先生。北京大学负责接待我的几位老师非常热情,他们安排我住到了友谊宾馆,北大宴请我的是周培源先生。我在北大中文系还结识了两位“老鼠同盟”,一位是与我同岁的甲子年出生的陈贻焮先生,我好像比他大几个月,还有一位是小我们一轮的丙子年出生的袁行霈先生,他那时只有四十多岁,还很年轻。负责接待我的还有冯友兰先生的侄女冯锺芸和中文系的教师费振刚。陈贻焮先生和袁行霈先生常常陪着我去上课,还陪我去看老舍的话剧《茶馆》。有一天陈贻焮先生还陪着我去游览了圆明园,那年我先后游了三次圆明园,这是第一次。第二次是老同学史树青陪我游的,第三次是美国回来的朋友梁恩佐和刘元珠二位陪我游的。第一次是在下午,第二次是在早晨,第三次是在夜晚。后来我还写了几首绝句记述当时的感受:

惆怅前朝迹已荒,空余石柱立残阳。!咸?鱼~墈+书^蛧~ ?耕!欣^嶵¨全*百年几辈英雄出,力挽东流变海桑。

莫向昆池问劫灰,眼前华屋剩丘莱,暮云飞鸟空堂址,可有游魂化鹤来。

1979年与陈贻(左一)、费振刚(右二)、袁行霈(右一)在北京大学合影

九州清晏想升平,高观遗基号远瀛。不为苍生谋社稷,寿山福海总虚名。

新知旧雨伴游踪,吊古三来废苑中。斜日朝晖明月下,一般乡国此情浓。(《游圆明园绝句四首》)

陈贻焮先生比较喜欢作诗,他的诗思敏捷,我们之间也有一些诗词的唱和。

多年以后,我在哈佛碰到一个学生叫商伟,他是当年我第一次到北大教书时的学生。那时国内还没有投影仪,上课前要请学生把要讲的诗抄录在黑板上。后来他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书,有一次我到哥伦比亚大学讲学,又遇到了他,他在讲到当时上课的情景时还说,叶先生你知道吗,你第一次到北大讲课的时候,黑板上的诗是我抄录的。

但我在北大教书的日子不长,那是因为南开的李霁野先生知道我回国讲学的安排,便以师辈的情谊坚持邀请我去天津的南开。

四、南开大学

构厦多材岂待论,谁知散木有乡根。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赠故都师友绝句十二首》之十二)

这是1979年我第一次回国讲学时,所写的一首绝句,我与南开大学的情谊也就是从那一年春天开始建立起来的。回首前尘已有三十年之久了,当年我申请回国讲学,还不知是否能获得国家批准,到今天已经在南开大学组建了一个古典文化研究所,带出了一批硕士、博士生。将近三十年的往事头绪纷繁,幸亏我自己有一个写诗的习惯,我就还是以诗歌为线索,回顾我与南开的情谊吧。

1979年初抵天津与南开大学诸教师合影,右三为叶嘉莹

这一年我结束了在北京大学的短期讲课后,就应李霁野先生的邀请来到了南开。当时从天津到北京来接我的,是中文系总支书记任家智先生和一位外事处的工作人员,那时我住在西郊的友谊宾馆。任先生很客气,说我们来接你,不是要你马上就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