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书帮

繁体版 简体版
求书帮 > 清代地理志书研究 > 第110章完结

第110章完结

注548 参见(清)刘诰等修,徐锡麟等纂:光绪《丹阳县志》卷13,清光绪十一年刻本。¨我-得¨书+城? ′首·发,

注549 参见冯煦等纂修:民国《金坛县志》卷5,民国十五年铅印本。

注550 参见光绪《丹徒县志》卷26。

注551 参见光绪《丹阳县志》卷35。

注552 参见光绪《丹阳县志》卷19。

注553 参见乾隆《镇江府志》卷29。

注554 参见光绪《丹徒县志》卷22。

注555 参见光绪《丹徒县志》卷26。

注556 参见光绪《丹徒县志》卷33、46。

注557 参见光绪《丹阳县志》卷20。

注558 参见张玉藻等修,高觐昌等纂:民国《续丹徒县志》卷13,民国十九年刻本。

注559 南京师范大学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江苏艺文志·镇江卷》,539页,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

注560 康熙《镇江府志》卷36。

注561 (清)胡淦等纂修:乾隆《沧州志·凡例》,清乾隆八年刻本。

注562 徐复、季文通:《江苏旧方志提要》,709页。.微¨趣-暁·税, ¨嶵¢辛.漳,劫.更_鑫·快+

注563 参见(清)李景峄等修,史炳等纂:嘉庆《溧阳县志》卷1,清嘉庆十八年刻本。

注564 参见嘉庆《溧阳县志》卷9。

注565 乾隆《镇江府志》卷首,《朱霖序》。

注566 日本江户时代习惯称清朝赴日商船为唐船、清朝商人为唐商、汉籍为唐本。有关江户时代日本的汉籍输入总况,可参见[日]大庭修著,戚印平等译:《江户时代中国典籍流播日本之研究》,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

注567 参见巴兆祥:《中国地方志流播日本研究》,35页。

注568 《舶载书目》第二十七册卷40,吹田市,关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1972。

注569 仓修良:《方志学通论》(增订本),9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注570 康熙《镇江府志》卷2。

注571 康熙《镇江府志》卷49。

注572 康熙《镇江府志》卷2。

注573 康熙《镇江府志》卷4。

注574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注575 《清史稿》卷65《地理十二》,2135页。`优?品,暁.说*罔! !追\罪\歆_章+洁\

注576 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成果如佟佳江:《清史稿订误》(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其中第1~193页集中对地理志部分的错误进行纠正(第79~82页为浙江部分的讹误指正)。另外,也有多篇论文、札记等对地理志进行订误、校补等,如徐泓:《〈清史·地理志〉初校》,载《台大文史哲学报》,1977(26),251~355页;吴云廷:《〈清史稿·地理一〉订误》,载《河北学刊》,1988(1);王社教:《〈清史稿·地理志〉校补一则》,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0(2);陈延亮:《〈清史稿·地理志〉辨正二题》,载《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李大海:《〈清史稿·地理志〉脱漏补缺一则》,载《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学舟:《〈清史稿·地理志〉地名勘误一则》,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6(1);学舟:《〈清史稿·地理志〉标点正误一则》,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9(3)等。

注577 参见台湾“国史馆”:《清史稿校注》,2406页。

注578 关于舆图也是史料的理念,参见华林甫:《英国国家档案馆庋藏近代中文舆图》,22页,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

注579 (明)谈迁:《国榷》卷60,嘉靖三十二年四月乙酉,3814页,北京,中华书局重印本,2011。

注580 (清)顾祖禹著,贺次君、施和金点校:《读史方舆纪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