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观点,以历史上中原王朝的疆域为范围,汉朝疆域范围怎么样就怎么样,唐朝怎么样就怎么样。.删¨芭?墈′书!网+ *芜_错+内`容\这个也不行。为什么不行呢?历史上很多中原王朝疆土是没有直接统治到西藏的,西藏入中原王朝的版图是元朝,元朝以前没有一个王朝直辖过西藏,历史上很多王朝就没有直接统治过黑龙江下游,没有直接统治过蒙古。因此这也不对。同时也有一个论点站不住脚,就是我们不是汉朝人,我们不是唐朝人,我们不是宋朝人,我们不能以唐朝、宋朝人的中国为中国呀,我们是今天的中国人,所以我们应该以今天中国人的观点来讲历史上的中国。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办呢?你总得有一个框框,没有框框你没办法画图呀。谭先生就写了一篇文章,在当时边疆史地刊物上发表,题目是“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我只能简单介绍一下,他的观点是这样:我们今天的中国人画历史地图应以我们今天的中国人的历史疆域观点出发。这个疆域是什么呢?他认为1840年以前中国乾隆年间定的疆域是中国历史上的疆域范围。¨x~x,s/w!k_.¨c¨o·m!为什么这么讲呢?他认为(文章大意):清朝到乾隆年间定的疆域,是中国历史上两三千年来不断的民族交融、民族汇合的最后结果,是自然形成的。中国地理的情况本身是封闭式的,北方蒙古高原,西面青藏高原,东面是大海,这个封闭式自然环境里头实际上形成三个自然区,一个是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一个是青藏高原高寒区,还有一个是东部季风区。这三个自然区在历史上形成三个经济区,游牧、农耕和采集游耕经济区,中国历史上的疆域变化实际上就是三个经济区的互相交融。前期从匈奴一直到突厥,中期的契丹和女真,后期的鞑靼、瓦剌,那个时期就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相互交错,你进来我出去,实际上也就是三个经济区的交融。在不断的交往中有进有退,有时候游牧民族打到长安,有时候农耕民族一直打到贝加尔湖。唐朝的安西都护府,一直管到葱岭以西。谭先生认为这个就是两三千年来三种经济民族不断的交融,有好、有和、有战,最后形成的这么一个清代的疆域,这是自然形成的,这个形成才是中华民族长期斗争、融合形成的结果。+优′品,小~说/枉, ~首`发?因此他认为以这个范围作为中国历史的疆域范围,往上画,才是最科学的。当时经过学术界讨论,认为谭先生的观点是正确的。我们不敢说谭先生的观点是绝对科学的,但它是可操作的,可行的,因为除此之外你没办法可以操作。谭先生还有一个重要的观点是,中原王朝要和中国分开,历史上的中国和历史上的中原王朝是两件事情。起码我们大陆学者认为谭先生的观点是站得住脚的,可以操作的。我们就按照这个观点来做。
所以从1962年开始,中国历史地图的范围完全重新设计,有很大突破。
第一,在各个历史时期增加了蒙古、新疆、青海、西藏、云南和东北三省等边区的少数民族政权的地图,比如说匈奴、突厥、南诏、大理、吐蕃画了,渤海也画了,一直到西辽都画了。这些杨守敬图都没有的。还加了原始社会、夏、商、周和清。我们认为既然叫《中国历史地图集》,不仅仅是“历代”要和中国历史系统相符合,所以要有原始社会,要有夏商周,最后当然要有清代。
第二,我们不像“杨图”一样根据正史地理志把不同时代的地名都混在一起,而是按照现代地图要一个朝代有一个标准年代。我们画唐图,唐朝近三百年,疆域政区变化很大,你取哪一年呢?你得有个标准。宋朝、明清都一样的。怎么取标准年代呢?这个标准年代的疆域要比较稳定,能够代表这一朝代的基本面貌,比如唐朝我们就取了开元二十九年,天宝以后唐朝就乱了。太早期唐朝的疆域还没有稳定,制度也不稳定。贞观年间全国州县多得不得了,没有稳定。所以要取比较稳定、能够代表一个朝代的疆域政区基本面貌的标准年代,各个朝代都有这样的一年,这里不必详细讲了。有这个标准,我们要画出来,就知道这一年的情况,不能乱七八糟的。
第三,刚才也讲了,开始时这个图集是由地图出版社要负责印制出版的,当时地图出版社是一个商业机构,是由解放以前许多私营地图出版社联合起来的,制图方法比较落后。当我们的地图集完全由一个新的面貌出现时,就觉得这个地图的印制仍然交给旧式制图的地图出版社有些不合适了,应该交给在印制方面比较专业的单位,于是就联系了武汉测绘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