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书帮

繁体版 简体版
求书帮 > 钢轨上的五年:三千到存款五十万 > 第424章 铁轨上的齿轮

第424章 铁轨上的齿轮

仰光中央车站的铜钟,在晨光微熹中敲响了七下。!y¢o,u,p\i+n^b.o+o^k?.?c~o,m/那沉闷而悠扬的金属之声,如同某种古老的仪式,宣告着新一天的开始,也震醒了沉睡在钢筋水泥森林中的无数灵魂。七下钟声,像七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空气中漾开圈圈涟漪,最终消散在逐渐明亮的晨光里。

扎伊抬起头,让那温暖的阳光洒在脸上。她腕间的银镯,随着这个动作轻轻晃动,撞出细碎而清脆的光芒,如同散落在黑丝绒上的星辰。她是一个克伦族姑娘,此刻正蹲在基础设施段检修库那略显油腻和冰冷的轨道上。她的靛蓝色筒裙,下摆处沾染了点点机油,像是天空不小心滴落的泪滴,但这并不影响她手中动作的精准与专注。她将手中的扳手攥得稳稳的,那力道,仿佛攥住了整个清晨的宁静。

她正在给道岔安装“电子守夜人”——一套由华国援建的高精度传感器系统。这套系统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守护者,能感知到铁轨最细微的“心跳”变化,并将那些冰冷的物理数据,转化为屏幕上跳动的数字,仿佛阿婆用温润的手指,轻轻触摸着孩童的额头,探知他是否安好。

“扎伊!三号线轨距又跑偏0.3毫米!”一个洪亮而带着急切的大嗓门炸响,打破了检修库的宁静。扎伊皱了皱眉,是同事吴丹。这个佤族小伙,像他部落里传说中的山鹰一样嗓门洪亮,而且,据说他会说五种语言,这在多民族聚居的缅甸,是一项相当了不起的技能。此刻,他正举着一个激光测距仪,屏幕上跳动的红绿数字,如同心电图般,时高时低,时急时缓。“昨儿刚调的,咋又歪了?”他带着显而易见的困惑和一丝责备,走过来,探头看着扎伊正在忙碌的道岔。

话音未落,身后传来“轰隆”一声巨响,震得整个检修库都在微微颤抖。那是二十米长的液压捣固机,像一头沉默而有力的巨兽,正不知疲倦地将松散的碎石道砟,夯实、压紧,使其成为铁轨坚实而稳固的“混凝土”基础。那震动感,透过脚下的轨道,一直传到扎伊的膝盖,让她不由自主地绷紧了腿肌。

扎伊没有抬头,只是踮起脚尖,将手掌轻轻贴在道岔那冰凉而光滑的钢轨上。金属的凉意瞬间渗入她的掌心,带着一种工业时代的冷静与力量。“跑偏是因为昨儿暴雨,”她语气平静,带着一种洞悉事物本质的沉稳,“道砟吸水膨胀了,像吃饱了的肚子,撑得轨道有点歪。”她将那个小巧的“电子守夜人”传感器,小心翼翼地贴在轨腰那个最关键的位置,那里是道岔承受压力和传递信号的核心区域。她熟练地按下确认键,看着传感器发出轻微的“嘀”声,屏幕上的指示灯由红转绿。

“电子守夜人会盯着呢,”她转向吴丹,微微一笑,露出一对小梨涡,“再歪0.1毫米,它就会报警,比咱们眼睛看得还准。”吴丹凑过来看屏幕,屏幕上用缅文清晰地提示着:“轨距偏差+0.3mm,建议今日10点前复核。”他看着那行文字,挠了挠他浓密的黑发,脸上露出一种混合着佩服和好奇的表情:“这系统还会说人话?咋跟咱们唠嗑似的?”

扎伊被他逗笑了,轻轻拍了拍传感器的侧面:“那是工程师们把它设置得人性化了一点,方便咱们理解。其实它心里装着的,全是数字和代码。”

检修库的一个角落,光线相对昏暗。老觉长老,这位年过七旬的克钦族老人,正像一尊沉默的雕像般蹲在那里。?k~s¨j/x¢s!.,c′o*m*他面前,是一段从旧线上拆下来的钢轨,上面布满了岁月的痕迹——斑驳的锈迹,像是铁轨皮肤上长出的老年斑。老觉长老并没有使用现代化的除锈工具,而是拿起一片粗糙的竹片,像一位耐心的老裁缝在刮去布料上的污渍一样,一下一下,细致地刮着那旧钢轨上的锈迹。

“现在的娃娃,太依赖机器了。”他嘴里嘟囔着,声音带着老年人的沙哑,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持。他的目光扫过吴丹和扎伊,又落在那个“电子守夜人”传感器上,眼神里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这铁疙瘩,得用心去感受,用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他一边说着,一边将刮下来的锈末,小心地收集进一个透明的玻璃罐里,“这锈里藏着铁轨的年纪,藏着它经历的风雨,比这些冰冷的传感器记得还清楚。”

扎伊停下手中的活,走到老觉长老身边,轻轻蹲下:“阿公,可有时候,机器比我们看得更远,更准。就像这传感器,能提前发现我们肉眼看不到的裂纹。”

老觉长老沉默了片刻,没有反驳,只是继续着他的“刮锈”工作。也许,在内心深处,他也承认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