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一月份
北华市的天气已经连续阴了一个星期,刺骨的风“呼呼”地刮过整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y\o,u¨p/i^n,x,s~w..,c*o?m*大街小巷都弥漫着一股肃杀的气息,一些背阴的角落里堆积着积雪融成的冰碴。
红旗电子管厂厂长张克祥坐在办公室内,愁眉苦脸地抽着烟。
张克祥已经是电子管厂的第六任厂长了。
一支烟快要抽完,张克祥掐灭了香烟,还是想不出对策。
他叹了口气,望向窗外灰蒙蒙的天空。
让张克祥发愁的不是别的事情,正是电子管厂产品的销路问题。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幕。
随后我国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从之前的重工业建设向经济建设转变,使得国家对军工电子产品的订货大幅度下降。
电子管厂从出生就是军工单位,首先就受到了冲击,国家下达的订单任务瞬间腰斩。
红旗电子管厂的情况其实不是个例,当时在电子工业领域受此影响而导致亏损的并不在少数,很多企业都在倒闭的边缘徘徊。
因为这些企业都是针对军工产品,最大的客户其实就是国家,当国家的订单减少之后,他们必然会受到强烈的冲击。
虽然电子管厂也生产民用产品,但是在民品上她同样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那个时候电子管已经在各个领域被半导体器件所取代。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为了快速发展,大规模的引进国外技术和产品。¨3^8+看-书′网+ ^更_新_最,全?当时国外的半导体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电子管厂其实是无力与之竞争的。
而且电子管厂的半导体产线早先已经全部支援给了其他厂。此后也没有发展起来。
当半导体对电子管的替代风暴来袭时,其实红旗电子管厂已经无力招架了,随之而来的结果就是民品的销量也大幅下降。
军品和民品同时受到冲击,电子管厂的处境十分艰难。
张克祥知道眼下唯一的出路就是开发新产品,向民用品方向转型。
但是转型又谈何容易。
张克祥愁眉不展,他又点着了一根烟。
这个时候,秘书突然慌慌张张地闯了进来,连门都没敲,就推门走了进来。
张克祥本来就心烦,一看秘书这个样子心里更恼火。
“干什么!慌慌张张的!”
“厂长。”秘书一脸悲痛地看向张克祥:“老周厂长去世了。”
闻言,张克祥手中的烟掉到了地上。
周龙啸病重的情况两个月前张克祥就已经知道了,只是没想到病情居然发展得这么快。
“通知卫东,我们马上过去!”
“好。”
张卫东是电子管厂的现任副厂长。
张卫东得知这个噩耗的时候同样十分震惊。
张卫东进厂的时候是1963年,比张克祥稍晚几年,那个时候周龙啸已经调走。虽然他没有在周龙啸任厂长的时候进入电子管厂,可是经常听到老员工们谈起这位昔日的功勋厂长,眼神中满是敬佩和怀念。¢1\9·9\t/x?t,.·c·o,m^
两人坐车急匆匆赶到了周龙啸的家中。
周龙啸的家中已经人满为患,屋里站不下,很多人都站在了外面。
来的人当中除了亲戚以外,基本都是周龙啸的同事或者下属,很多都是电子管厂的老员工。
张克祥和张卫东在人群中看到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两人赶忙过去握手打招呼。
“陈书记,您来啦。”
陈杰已经满头白发,动荡时期在他的脸上留下了明显的印记,但是他依旧精神矍铄。
陈杰神色悲伤地说:“是啊,我来送送他。”
“周工。”张卫东握住周为民的手问道:“身体还好吗?”
周为民几年前已经从厂里退休。
“还能挺几年。”周为民笑笑说道,然后指了指屋里:“桂枝在屋里,你们去看看吧。”
(袁富民副厂长已于1974年去世)
两人走进屋子,曾经一起在电子管厂工作的女同事们正围在尹桂芝的周围。
张克祥和张卫东忙走过去。
“尹老师。”
看到两人前来,尹桂芝准备起身相迎。
“你们来啦。”
“您坐,您坐。”张克祥赶忙扶着尹桂芝坐下。
“我们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