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书帮

繁体版 简体版
求书帮 > 一家国营企业的伟大崛起 > 第18章 走向巅峰(三)

第18章 走向巅峰(三)

就在其他车间紧张忙碌的时候,供应科也承担着不小的压力。?鸿¢特¨小′说·网- .首′发,

一大早,一位年轻的女同志手里拿着一张纸条就急匆匆地走进魏璐仁的办公室。

“科长,八大管型那边又下单子了。”

魏璐仁急忙站起来:“我看看,这次是多少?”

“有十几种。”

魏璐仁看了下清单,不禁皱了下眉头。

又是合金材料。

但他并没有迟疑,随即把供应科仅剩的两个人叫来。

“你们两个马上前往乌江实验室,找隋主任,把这个清单交给他。他们在这方面是国内的大拿。请他务必帮忙解决,而且要快!”

“明白。”

两人马上动身前往乌江实验室寻找材料。

“科长,人你都派出去了,咱科室都没人了。”那位女同志说道。

“没人就先找市场部借调一下,这个项目现在最优先。你现在就去市场部,让他们尽量多支援几个人过来,以防八大管型那边有突发情况。”

“好,我现在就去。”

为了供应“八大管型”项目的生产材料,供应科几乎散出去了所有人到全国各地的有关单位去找材料,甚至从市场部借调来的人也都派了出去,力争“八大管型”项目所用到的新材料全部国产。

经常是刚刚好不容易找到了所缺的材料,其他部门马上又发来新的材料需求。

很多单位在知道电子管在材料方面的紧迫之后,即便还不能生产,也马上开始了试制。

在电子管厂内部日夜奋战,众多兄弟单位的援助之下,“八大管型”生产设备中的关键技术和所缺材料被一个又一个地攻破。

两个月的时间,所有生产设备全部到位。

电子管厂随即进入“八大管型”的研发阶段。

而这八种管型的研发比生产设备的研发还困难。

各个车间和总机械科只能一点点地摸索尝试。

一天,总机械科正面对着一款电子管设计图焦头烂额的时候,李宝先突然来了。

当时跟随周龙啸一同去苏联学习的李宝先现在已经是第三车间的车间主任。

他本来是来找机械科科长沟通技术的事情。\5·4^看/书? /最-新/章·节¨更¢新+快`

结果机械科科长根本没有时间理他,跟一群技术人员趴在桌子上反复研究,但也理不出个头绪来。

李宝先见对方没时间搭理他,有些无奈。他正转身准备离开,换个时间再来。

走的时候,他突然瞥了一眼桌子上的那张图。

他没当回事,可是走出两步,他越想越不对。

那个电子管他好像见过。

他凑近过去,仔细打量起图上的那个电子管来。

机械科科长见状,有些恼火地说道:“小李啊,我现在忙,你待会再来找我好不好。”(李宝先当时还不到三十岁。)

“不是,我是觉得这个电子管我有些眼熟。”

“眼熟?难不成你还见过啊。”

“说不定……我还真见过。”

李宝先一说完,在场人闻言一愣。

他又打量了几秒,说道:“等会啊,你等会我。”

说完,他就一路小跑地离开了。

没一会,李宝先就气喘吁吁地回来了,他手里还拿着一个笔记本。

他把那个笔记本往桌子上一放,说道:“你们看看,是不是这个?”

众人闻言,围了上去,翻开着李宝先的那个笔记本。

众人越翻越不对,很快就大惊失色起来。

“这……你从哪来的?”

“是这个吗?”

“对啊,就是这个管子的制作工艺资料啊,你从哪里搞到的?”

“哈,还真是啊,我就说看着像。”

“小李啊,你立大功了。”

“嘿嘿,这都是厂长的功劳。”

这本笔记其实就是他在苏联时天天去他师傅家抄写的那本书。

李宝先不禁感叹,厂长当年对他们的嘱咐真是太有远见了。

有了李宝先提供的资料,这款电子管的制造工艺很快就迎刃而解了。

电子管厂在八大管型上的突破,除了自身的艰苦奋斗和国内各个单位的支援以外,其实从国外也获得了一些帮助。

一天晚上,一群技术人员正在车间开会讨论关于其中一只管型的制造问题。?1\3?x!s!.~n¨e`t·这个管型有几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