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书帮

繁体版 简体版
求书帮 > 一家国营企业的伟大崛起 > 第9章 开工前的最后准备

第9章 开工前的最后准备

“老周啊!”袁富民一大早就兴冲冲地走进了周龙啸的办公室。\三^叶-屋, ~最^新-章·节!更+新?快,

“老袁啊,什么事情这么高兴啊?”

“你看看。”

袁富民把一封电报递给了周龙啸。

周龙啸接过了电报。

“远东炼油厂刚才给我们发来电报,咱们委托他们试制的石墨乳,他们已经试制成功了。虽然灰粉含量超出标准了一些,但是可以使用。他们已经邮寄了样品,让我们先试用一下。如果没有问题,他们马上就开始量产。”

“太好了!没想到这个材料他们这么短的时间就解决了,真是难为他们了。以后有机会要好好谢谢人家。”得知这个消息,周龙啸也非常兴奋。

石墨乳是生产钨钼丝的关键材料,之前一直依靠从苏联和英国进口。

“咱还没好好谢谢人家,人家已经来谢咱啦。”

周龙啸一头雾水地看向袁富民。

袁富民又拿出一封信,递给周龙啸。

“远东炼油厂厂长的亲笔感谢信,感谢我们这阵子对他们的帮助。”

周龙啸随即一笑,从袁富民手中接过了信。

远东炼油厂没有专门生产石墨乳的厂房,是774厂向他们的上级单位沟通,给他们专门拨款建造的厂房。他们缺少设备,又是774厂联系的外贸部,从日本进口的胶体磨,另外还帮助他们采购了马达、球磨瓶,连厂房铺地用的水泥最后也是774厂帮他们买的。

“本来就是我们先麻烦他们的,人家一听说需要帮忙,停下自己手里的活为我们试制材料,我们总不能当甩手掌柜。”

“是啊。但是人家肯定也要表示表示嘛。”

像这样的感谢信,774厂已经收到了十几封。

周龙啸感叹地说道:“哎呀,这帮兄弟厂关键时候真是一点不含糊啊。咱厂目前需要的原材料已经解决不少了。”

“现在还差多少?”

“目前70%以上的原材料都已经可以从国内获得了。剩下的部分还不好说,但是应该还能解决一部分。我估计,除了极个别几种原材料,剩下的我们都能从国内获得了。”

袁富民点了点头:“老周啊,这都是咱欠人家的人情,以后有了机会,咱得想办法还上。”

“是啊,别人帮过咱们,总有一天,我们要想办法帮回去。”

生产材料短缺的困境大体上被解决,电子管厂不用面临一开工就停产的窘境了。

电子管厂的整个替代材料国产化的突破之路是一条极其曲折、困难,庞杂而又充满创造性的举动。放眼整个中国工业史,也属于十分罕见。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它迅速地在国内建立起一条原材料的供应网,共包含了12个省、28个城市的68家单位,范围之广,已几乎涵盖半个中国。上到国家下到人民,无不给予了莫大的帮助。

它不光创造性地为自己建立了一条原料供应链,而在整个寻求材料国产化的过程中又“逼迫”协作单位为了供货不得不进行技术革新,间接地提高了供货单位的技术能力。

有些兄弟单位为了满足电子管厂的原料需求,不得不加班加点地试制材料。而当他们成功研制出了电子管厂需要的原料之后,由此获益地肯定不仅仅只是电子管厂。

以镍材替代为例,复铝铁的诞生为冶金工业就开辟了一个新的市场。

供货单位后来采用制造复铝铁的基本工艺试制出了代替铜材的轴瓦,就可以用在汽车或者拖拉机的轴上,这样就为自己扩大了市场销路,而且还不需要再依赖进口。

其他单位也是如此,为了达到电子管厂的要求,他们不得不在原来的技术基础之上进行技术升级,这就使得他们在给电子管厂供货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技术水平。

而这种群体性的技术升级确实在日后为我国的电子工业打下了基础。

1956年七月份的时候,工厂的基建设施全部完工,经过多个部门及周龙啸的验收,全部合格。

大部分设备已经调试完毕,生产材料方面相当一部分也都解决,进行试生产的车间也都进展顺利。^微¨趣?小\说/ +追,最+新?章·节?

开工前周龙啸只有一个大问题要解决了——员工。

电子管厂的招工在今年年初就已经启动了,目前已经招到了三千多人,部分职工已经搬入电子管厂的宿舍。

周龙啸站在办公室的窗边,看着已经十分热闹的电子管厂,心情不由得澎湃起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