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书帮

繁体版 简体版
求书帮 > 重生后,我成了网文鼻祖 > 第56章 迂腐固执,不懂变通

第56章 迂腐固执,不懂变通

徐志山收到这笔远超预期的巨款,激动得半晌说不出话来,只当是儿子写小说真的发了大财,也并未细问资金的具体来源,只是不停地赞叹徐韬,连声说着“好小子,有出息”。~看+书′屋^小/说~网/ `无*错¨内,容+

另一部分资金,徐韬则转入了一个以江阳母亲名义开设的隐秘账户,作为自己后续行动的储备金。

他深知,与鲁正国这种级别对手的博弈,资金将是重要的弹药。

账户问题暂时缓解,徐韬将全部精力都聚焦在了那本来自周耀明的,可能隐藏着惊天秘密的旧笔记本上。

徐韬决定,必须亲自去一趟丰源县!

他要实地调查,揭开那家工厂的庐山真面目,找到能够彻底扳倒鲁正国的铁证。

考虑到学生身份的限制,他向学校请了几天事假,理由是“家中亲属病重,需回乡探望”。

王教务长如今对徐韬,早已不敢再像以前那样随意拿捏,又碍于近期学校因徐韬事件而承受的舆论压力,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批准了假期。

丰源县,一个位于恒江市下游,经济相对落后的小县城。

徐韬根据董平提供的资料,以及周耀明笔记本上零星的记录,很快便找到了那家早已废弃多年的“丰源县福利工厂”的旧址。~s,h!u·b`x!s`.?c.o-m?

工厂位于县城郊外一片荒凉的河滩边,断壁残垣,杂草丛生,几间被大火烧得只剩下焦黑框架的厂房,在萧瑟的秋风中显得格外阴森。

空气中,似乎还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陈年焦糊味。

徐韬在附近转悠了几天,以“晋省大学社会学系学生,进行地方小企业历史变迁调研”的名义,向当地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以及当年福利工厂的部分下岗职工,打探情况。

起初,这些老人和下岗职工都显得非常警惕,对往事讳莫如深。

但在徐韬刻意营造的“淳朴学生”形象,以及一些“调研经费”的小小意思下,一些尘封的记忆,开始被零星地勾勒出来。

“那福利工厂啊?名义上是安置残疾人就业,实际上,我们这些健全人进去干活的都没几个正经活儿干!”一位当年在工厂做过门卫的老大爷,嘬着旱烟,回忆道。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机器都生锈了,倒是经常看到一些穿着体面的领导模样的人,开着小轿车进进出出,神神秘秘的。”

另一位当年在工厂食堂帮过厨的大妈则压低了声音:“我跟你们说啊,那工厂的账目,邪乎得很!名义上采购了多少多少原料,生产了多少多少产品,实际上仓库里常年都是空的!”

“听说是……是某些大领导用来走账、过钱的工具!”

而关于那场蹊跷的火灾,几乎所有被访者都印象深刻。?看?书×屋% ·免?)±费·=2阅?读%°

“火是半夜烧起来的,火光冲天啊!消防车来了都救不及!”

“都说是线路老化引起的意外,可我们私下里都觉得不对劲!早不烧晚不烧,偏偏在县里要对工厂进行资产清查的前一天晚上烧了!”

“那场大火,把工厂的办公室、仓库、尤其是财务室和档案室,烧得干干净净,什么账本、凭证,全都化成灰了!”

这些零星的回忆,虽然无法构成直接证据,但却与周耀明笔记本上的那些可疑账目,以及董平的分析,相互印证,让徐韬心中的猜测越来越清晰。

这家福利工厂,绝对是鲁正国当年在丰源县进行非法资金运作,甚至侵吞国有资产的重要窝点!

就在徐韬的调查陷入僵局,苦于找不到更直接的突破口时,一个意外的发现,让他精神一振。

他在查阅当年丰源县地方志和一些旧报纸的存档资料时,无意中发现了一篇关于“丰源县福利工厂破产善后工作先进个人”的简短表彰报道。

报道中提及了一名基层经办人员,名叫高建民。

徐韬立刻让远在京城的董平,动用关系网,查找这个高建民的后续任职情况。

董平很快便传回了消息:“韬子,这个高建民,有点意思。他当年在处理福利工厂破产的资产评估和债务清算时,因为坚持原则,要求对一些可疑的资产转移进行彻查,结果得罪了当时县里的一些主要领导,后来就被调到了县档案局一个几乎无人问津的资料整理科,一坐就是十几年冷板凳。”

“此人为人极其正直,但也有些……嗯,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情商不高,有些迂腐固执,不懂变通。”

徐韬眼中精光一闪,这个高建民,很可能就是他要找的关键人物!

一个因坚持原则而被排挤打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