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书帮

繁体版 简体版
求书帮 > 新良缘 > 第一百一十九回 荣国府再品黄梅雅韵 众眷属再悟戏中情衷

第一百一十九回 荣国府再品黄梅雅韵 众眷属再悟戏中情衷

紧握衣角,身子微微前倾,目不转睛地盯着戏台,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

王熙凤手持一把绘有秋菊的折扇,轻轻摇着,点头说道:“这冯素珍不光情深似海,更是智谋过人。女扮男装进京赶考,若无过人的胆识和才学,断断不能做到。只是这世间,像冯素珍这般勇敢追爱的女子又有几何?大多女子,空有深情,却被种种规矩礼教束缚,难以挣脱,只能徒留遗憾。”说罢,微微摇头,轻轻叹了口气,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感慨与无奈。

贾宝玉此时已与林黛玉成婚,他听闻此言,不禁拍手称赞,站起身来,在原地来回踱步,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说道:“这冯素珍当真是巾帼不让须眉,为了爱情,敢于冲破世俗的重重樊篱,实在令人敬佩。就如我与林妹妹,一路走来,亦是历经诸多波折,方得圆满。若世间之人皆能如冯素珍这般勇敢无畏,又何来这许多的爱情悲剧。”说罢,深情地望向林黛玉,眼神中满是爱意与怜惜。

林黛玉静静地看着戏台,眼神中透着淡淡的哀愁,轻启朱唇,轻声说道:“虽说是为救情郎,一片赤诚之心可昭日月,可这一路的艰辛磨难,又岂是旁人所能轻易体会。这其中的酸甜苦辣,怕是只有冯素珍自己知晓。即便最后能如愿以偿,与情郎团聚,可这过程中的种种煎熬,又岂是常人所能承受。

就如我与宝玉,虽得结连理,然回想过往,亦是满心感慨。这世间的爱情,总是要历经无数波折,方能修成正果,其间的不易,实难用言语表述。”说罢,轻轻抿了一口桂花茶,似在借茶香平复心中如涟漪般的感慨。

薛宝钗则面带微笑,神色平和,缓缓说道:“冯素珍此举,勇气固然可嘉,但终究是冒险之举。不过,她能凭借自身才学高中状元,可见女子之才,并不输于男子。只是在这世间,女子行事,诸多掣肘,远比男子艰难。

这其中的利弊得失,还需细细权衡。既要坚守内心的深情,又要顾及世俗的眼光与规矩,着实不易。”她眼神平和而睿智,语气沉稳,尽显大家闺秀的风范,一边说着,一边轻轻整理着衣袖,仪态端庄优雅。

随着剧情的推进,演到冯素珍在洞房中向公主坦白真相之时,众人皆屏气凝神,仿佛被施了定身法一般,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微的表情与台词。

公主的宽容大度,从最初的惊讶到逐渐被冯素珍的真情所打动,她眼神中的变化细腻而真实;冯素珍的真情流露,既有对公主的坦诚,又饱含着对李兆廷的深切思念与担忧,那复杂的情感通过戏子的精湛演绎,展现得淋漓尽致,让台下众人无不为之动容。

贾迎春本就心地善良,情感细腻,此时早已泪水涟涟,她用手帕轻轻擦拭着不断涌出的泪水,哽咽着说:“这公主也是个菩萨心肠的善良之人,若不是她通情达理,深明大义,冯素珍和李兆廷怕是难以终成眷属。这世间,还是好人居多啊,也算是他们二人的真情,终是感动了上天。”

待戏演完,众人仍沉浸在戏中的情节里,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爱恨情仇的世界,久久不能自拔。过了许久,贾母缓缓开口,声音略带沧桑与感慨:“这黄梅戏果然魅力非凡,每一出都能演绎出人间至情,让人感同身受。

这《女驸马》中的冯素珍,为了爱情,勇敢追求,不畏艰难险阻,实在令人钦佩。只是这世间,又有多少有情人能像他们这般幸运,在历经磨难后,还能携手相伴。”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林黛玉沉吟片刻,起身踱步道:“今日观这《女驸马》,感触颇深,我便以女驸马为题,赋诗一首,还望诸位长辈、姐妹、兄弟品鉴。”说罢,略一思索,便轻启朱唇吟道:

“素珍情重赴京畿,女扮男装志不摧。

考场夺魁惊圣主,洞房坦意动金闺。

情深不惧千般险,爱笃能消万种危。

佳话流传千古颂,红颜才胆识堪追。”

众人听后,皆赞叹不已。贾母笑道:“林丫头果然才情过人,这诗将冯素珍的深情与勇敢都写活了。”贾宝玉更是满脸骄傲,赞道:“林妹妹此诗,当真是绝妙无双。”薛宝钗也微笑着点头:“林姑娘这首诗,意境深远,用词精妙,实乃佳作。”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对林黛玉的诗称赞有加,气氛愈发融洽欢快,沉浸在这诗意与戏韵交织的美好氛围之中。

李纨一直静静听着众人的议论,此时轻启朱唇道:“冯素珍情深且聪慧。但我更佩服这公主,她身为皇家之人,能放下身份的架子,体谅冯素珍的苦衷,这份胸怀实非常人能及。在这封建礼教森严的时代,公主此举就如一缕清风,吹散了不少迂腐之气。”

王熙凤闻言,用折扇轻轻点了点李纨,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