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清早,火车准时停靠。*幻¤$′想·,?姬ˉa· ¢|2更§£新%最×\¨快@贝米拎着包袱跟赵军下车,像个好奇宝宝似的到处打量着。
吉普车驶入城区,她把脸贴在窗边往外看。
八十年代的北京和她想象中完全不一样,天安门广场上自行车铃铛叮铃铃响,以及穿蓝布衫的人们骑着二八大杠穿梭,远处还有戴着红袖章的人在指挥交通。
“怎么样?气派吧?”赵军得意得拍了拍方向盘,“这可是首都。”
贝米点点头,心里却有些恍惚。
现实中的北京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可眼前的北京却像褪了色的老照片,灰扑扑的楼房,土黄色的围墙,连路边的杨树都比记忆里矮一截。
“这就是1983年啊。”她小声低语。
“你说啥?”赵军扭头问。
“没什么。”贝米赶紧摇头,“我就是第一次来北京,看什么都新鲜。”
赵军闻言笑了笑,指着远处:“等安顿好了你可以去逛逛。”
过了一会儿,赵军想到了什么,赶紧提醒说:“贝米啊,你还有个妹妹叫程小莹,比你小三岁,她..嗯...挺娇气的,你让着点她。”
贝米一时没吭声。书里说过,程小莹就是个被惯坏的小姑娘,威胁不大,最难搞的是那个继母李英,这人最擅长颠倒黑白和示弱,原主没少在她那里吃亏。
思绪收回,她扯出了个甜甜的笑:“我知道了。+s·o_u.k/a?n¢s/h~u¨.?c+o!m?”
没一会儿,车子就到了军区大院,红砖楼房整整齐齐排着,比外头灰扑扑的筒子楼气派多了。
楼前还栽着整齐的冬青树,几个系着头巾的妇女正坐在石凳上择菜。
见吉普车停下,她们手里的豇豆都不掐了,齐刷刷往这边瞅。
“赵干事,这姑娘谁啊?”穿蓝布衫的大婶嗓门亮得很。
赵军拎着行李头也不回:“程部长家亲戚。”
贝米低着头跟在他后头走,听见背后传来窸窸窣窣的议论。
“长得跟画报明星似的”
“皮肤白得能掐出水,就是穿得土气”。
“程部长家不是有个小莹吗,这又来一个是要干什么?”
贝米精准捕捉到了土气二字,又低头看看自己洗得发白的碎花衬衫,确实老气,但这已经是原主挑的最干净的衣服。
“是不是看傻眼了?”赵军笑呵呵地走在前面说,“这楼里住的都是干部家属。”
贝米刚要说话,院门口突然传来吱呀一声,抬头就看见个烫卷发的女人站在台阶上,蓝色的确良掖在裤腰里,手腕上明晃晃戴着块上海牌手表。
女人身后还躲着个穿粉裙子的姑娘,正要鼻孔看她。
“老赵,这就是老程家那个…”女人话说一半又卡壳,眼睛直勾勾盯着贝米的脸。¢1¢5!8?t+x`t*.-c?o¢m¨
贝米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麻花辫,下火车前特意用清水把脸擦得干干净净,应该没沾灰吧?
“贝米,这就是程部长爱人。”赵军捅了捅她胳膊肘,“叫李阿姨。”
“李阿姨好,我是贝米。”贝米乖巧地鞠了个躬,杏仁眼弯成月牙。
女人回过神,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袖子。这丫头的眼睛…圆溜溜的杏眼,眼尾微微下垂,简直和当年老程书房里那张照片上的人一模一样。
她很快调整表情,露出标准的客套微笑:“快进来吧,路上辛苦了。”
说着,目光在贝米身上扫了一圈,在看到那双开了口的布鞋时,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贝米假装没看见,跟着他们往里走,刚踏进门槛,就被堂屋的摆设给吸引住了。
墙上挂着1983年的年历,五斗柜上摆着红灯牌收音机,玻璃茶几下面压着几张粮票。这布置简直跟她在电视剧里看到的一模一样,让她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乡下没见过吧?”继母李英顺着她的目光,语气里带着几分优越。
“嗯,第一次见。”贝米老实点头,脸上只有纯粹的好奇。
李英皱了皱眉。这丫头反应太过坦然,既没有怯懦也没有贪婪,倒让她准备好的下马威没了用武之地。
“先去洗把脸,身上都是火车味。”她递过来一块香皂,说话时的眼睛却一直盯着贝米的布鞋,好像那上面沾了粪似的。
贝米接过香皂,隐约好像听见程小莹在里屋大叫:“妈!她不会用我的毛巾吧?”
李英朝里屋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