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不安的是,这些新觉醒者中有三分之一正以惊人速度向中国移动。
"不是归玉宗..."观测者的简册上浮现出新的分析,"是自然觉醒者。地脉网络的活跃激发了沉睡的守护者基因,他们正在本能地寻找'七钥'。"
陆远右眼微眯,青铜星系的视野穿透层层阻隔,看到机场、车站里那些茫然无措的觉醒者。他们额间或掌心浮现的星形印记还很不稳定,但已经能与龙眠之地产生微弱共鸣。
"我们需要建立新的守望者体系。"陆远的声音沉稳有力,"不是控制,而是引导。就像七钥村那样,让血脉传承者成为地脉网络的天然稳定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三节:薪火相传
国家紧急事务会议室内,七百名自然觉醒者的资料在光幕上滚动。他们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阶层,有非洲部落的祭司,有北欧大学的物理学教授,有南美雨林中的草药师...唯一的共同点,是基因检测显示他们都携带着特定的契约文字标记。
"这不是突变。"中科院遗传所的陈教授指着基因图谱,"这些标记序列在人类基因组中存在至少七千年,一直处于沉默状态。现在它们被激活了,就像...就像预设的程序终于等到了运行环境。"
苏晚晴的星形印记投影出一组契约文字:"根据火种库记载,每个文明纪元灭亡前,都会选出部分'种子'融入下一个纪元。他们的后代不记得使命,但基因中藏着守护密码。"
会议室突然断电,但投影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变得更加清晰立体。七百个光点自动重组,形成七个大簇,每簇正好一百人。光簇之间延伸出细细的能量线,最终编织成一张覆盖全球的网络。
"七组百人..."观测者的简册自动翻页,"对应七大龙眠之地的守护编制。西周时期的'百夫长'制度,原来有更深层的含义。"
陆远走到投影前,右臂逆文与系统产生共鸣。光幕上立即显示出每个龙眠之地周边的详细地形,以及最适合建立守护者基地的位置。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地点要么是早已存在的古老村落(如七钥村),要么是近年才发现的考古遗址周边。
"不是我们选择地点..."林三酒若有所思,"是地点在召唤适合的人。"
行动计划迅速制定。七人将分别带领一队觉醒者前往各龙眠之地,建立新型守护者社区。不是与世隔绝的秘教,而是开放的研究中心,既保护地脉节点,又研究如何将上古智慧应用于当代文明。
临行前的夜晚,陆远独自站在国家博物馆楼顶。星空格外明亮,北斗七星的连线似乎就落在他的脚下。右臂上的逆文微微发热,与远方六个同伴的印记产生共鸣。他想起父亲笔记中的最后一句话:
"守望不是固守,传承不是重复。真正的火种,永远在变化中保持本质。"
第二天的启程仪式上,七百名觉醒者整齐列队。他们额间的星形印记在阳光下泛着柔和光芒,不再是不稳定的闪烁,而是如呼吸般规律的脉动。没有豪言壮语,七支队伍默契地分赴四方,就像他们血脉中沉睡的记忆终于被唤醒。
当直升机升空,陆远俯瞰着逐渐变小的城市。街道上的人们依旧忙碌,对发生在文明深层的变革毫无察觉。但改变已经在进行——某个小学的课堂上,孩子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触摸青铜器复制品;某所大学的实验室里,研究员们尝试用契约文字的数学原理解决量子计算难题;甚至某家科技公司的会议室中,高管们正在讨论如何将地脉能量应用于清洁能源...
"花开非终点。"陆远轻声念出观测者的预言,右臂逆文与七个方向的守护者产生共鸣,"守望永不息。"
在肉眼看不见的维度里,一张由契约文字编织的守护网络正在形成。它不取代现代文明,而是如根系般在底层默默支撑。当未来的风暴来临时,人类将不再孤独面对——因为那些被遗忘的守护者,终于记起了自己的使命。
喜欢土夫子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