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书帮

繁体版 简体版
求书帮 > 土夫子自传 > 第186章 渔村诡事

第186章 渔村诡事

第一节:渔村诡事

浙江舟山群岛最东端的东极岛上,老渔民黄大礁的渔船在黎明时分撞上了异常之物。-求\书+帮! ?已^发_布¨最+芯?彰¨結*那不是什么暗礁,而是一块浮出海面的青铜碑。碑文在晨光中泛着诡异的青绿色,刻着的既不是汉字也不是任何已知文字,而是与陆远右臂上一模一样的逆文。

"海王爷显灵了!"黄大礁跪在甲板上连连磕头,却没注意到青铜碑周围的海水正在变成浑浊的铜绿色。当他壮着胆子伸手触碰碑文时,整块石碑突然沉入海中,只在原处留下一个缓慢旋转的漩涡。更诡异的是,老渔民回家后发现自己的右手掌心出现了一个星形印记,与七钥村村民额头上的一模一样。

三天后,当这则离奇消息通过特殊渠道传到陆远耳中时,他正在破译《七钥谱》中关于"海眼"的记载。绢册上的契约文字显示,东海之滨的这座"海眼"并非自然形成,而是西周初年由周公旦亲自督建的"地脉总枢"。它与七大龙眠之地形成"七星拱月"之势,是调节整个地脉网络的要害所在。

"东极岛..."苏晚晴的手指划过全息地图,"正好对应《山海经》中记载的'归墟'方位。古籍说那里是万水汇聚之处,海底有无底之谷。"

观测者的青铜简册自动翻到新浮现的一页:"现代海洋勘测显示,东极岛以东二十海里处确实存在一个直径约三公里的海底漏斗,漩涡中心深度无法测量。当地渔民称之为'龙吸水',历来是禁航区。"

七人立即启程前往舟山。途中,张海峰调出了近期的海洋监测数据:"异常从七天前开始,正好是陶寺地穴开启的时间。东极岛附近海域检测到持续的低频震动,频率与青铜器共鸣完全一致。¢1/3/x′i`a/o?s/h\u?o`..c?o!m*"

当直升机接近东极岛时,陆远右眼的青铜星系突然自动激活。透过千米高空的海水,他清晰地看到海底有一个巨大的青铜建筑群,形制与陶寺地穴惊人相似,但规模大了十倍不止。建筑群中央是一个缓缓旋转的漩涡,漩涡底部隐约可见一扇刻满契约文字的巨门。

"那不是自然漩涡..."陆远的声音因震惊而嘶哑,"是人工制造的量子通道!门上的文字显示,它连接着七大龙眠之地的核心!"

第二节:深海古阵

东极岛码头上,黄大礁的儿子黄小海接待了七人。这个二十出头的年轻渔民展示了父亲手掌上的星形印记,印记周围已经出现了细微的青铜色纹路。

"阿爸从那天起就变得怪怪的。"黄小海压低声音,"半夜总说听见海底有人在敲钟,还老往'龙吸水'方向划船,拦都拦不住。"

陆远检查了老渔民的状态,发现他的意识正通过星形印记与海底青铜建筑产生微弱连接。这种连接虽然不稳定,但已经足以影响常人的神志。

"必须立即下海。"观测者合上简册,"星形印记是双向通道,归玉宗可能正在通过他定位'海眼'的具体坐标。"

七人使用特制的潜水装备下潜。这些装备外表普通,内层却编织着从七钥村获得的契约文字丝线,能抵抗深海压力和精神干扰。当下潜到一百五十米深度时,张海峰的金属手臂突然发出警报——前方的海水中悬浮着大量青铜微粒,形成了一道看不见的屏障。

"不是水..."苏晚晴的星形印记微微发亮,"是液态的契约文字!这些微粒在重组为某种识别系统。¢微·趣~暁~税- ^追·蕞¢新_璋.节?"

林三酒拔出青铜短剑,剑身上的铭文在水中发出幽蓝光芒。她划出一道剑痕,液态文字屏障随即分开一条通道。穿过屏障的瞬间,所有人都感到一阵强烈的时空错位感,仿佛穿过了一层看不见的薄膜。

眼前的景象令人窒息:七根直径超过十米的青铜柱呈环形矗立在海底,每根柱子上都盘绕着一条栩栩如生的玉龙雕塑。龙眼由鸡蛋大小的黑曜石制成,龙须则是细如发丝的金线。柱子中央是一个直径约五十米的漩涡,漩涡底部正是陆远在空中看到的那扇巨门。

"放大版的七钥村古井..."顾瞎子的菌丝网络在水中舒展,"这才是真正的地脉控制中枢!"

当七人接近青铜柱时,漩涡的旋转速度突然加快。巨门上的契约文字逐一亮起,组成一段警告:

"未至花开时"

"海眼不启封"

陆远右臂的逆文自动回应,与门上的文字产生共鸣。一段隐藏信息被激活:这道门并非简单的物理屏障,而是连接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