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六人,出了大牛村,沿着绕村大道,一首往西走,首到再也看不见大牛村的房子。本文搜:微趣小说 weiqubook.com 免费阅读
母子六人穿过一大片平坦的良田,灌溉的溪流发出轻微的潺潺水声。
有农人举着锄头在田垄间争执吵架:“黄老西,你够了啊,昨天堵半天,今天堵半天,下游我家的稻子都要渴死了你看不见?”
“这能怪我?你也不看这水稀稀拉拉的,跟马尿似的,堵半天也不见有几滴能流进田里的,你来我这吵嚷有什么用,上游堵得更严实,你到上游说理去啊。”
“别吵了,别吵了,你们这吵架的功夫,别人都从水塘子里挑好几担水来回了。”
……
母子几人再穿过一大片熟旱地,地里锄草的农人,一边掂量着干瘪的粟米穗子,一边唉声叹气:“今年这收成只怕都不及往年的五成啊!”
越往西走,周围的荒地逐渐变多。荒地里的杂草都干黄干黄的,一点生气也没有。
大概又走了小半个时辰,终于看到稀稀拉拉的茅草屋、土坯房。
那里就是小牛村了。
陈九月带着几个子女沿着村道,穿过小牛村,到了小牛村村尾。
小牛村整个村子是东西走向的,村尾在西边。村尾出去,是一片百多亩的荒地。
南边有平地,有小土丘,有一座连着一座,半高不矮的土石荒山。
小牛村的北边,是连绵不断的原始山脉。山脉上长满了各种各样的参天大树,郁郁葱葱的,一望不尽的墨绿色。
这个山脉就是太平山脉了。太平镇,太平县皆以它为名。
因为生产力低下,再加上人们对未知、猛兽、毒物的天然恐惧。人们只敢在山脉外围活动,进行一些最原始的劳务。
比如挖野菜、采野果、采草药、打猎……
靠山吃山,每到地里绝收的荒年,村民才会冒险结队进深山找吃的。
唐明谨指着北边靠着巨大山脉石壁的一座小荒山道:“娘,那就是族长分给我们的荒山。荒山下来,靠着山脉的那一片,都是我们家的地。”
“哇,都是平地,都是我们的吗?”老三眼中骤亮。
“以后这些地都种上粮食,咱家是不是就能顿顿吃饱了?”唐清一脸的期待。
“娘,我想吃大白米饭!上次堂哥过生辰日,挖了一勺白米饭给我,可好吃可好吃了。”小西口水流了下来。
……
陈九月仔细观察了一阵,荒山是土山,坡度挺缓,好好打理能种些果树什么的。
因背靠着山脉,实际可用面积只有东西南三面。
说山是客气了,挺多就长得高一点的土坡吧。
因着这两年干旱缺水,荒山上的植物青黄不接,露出土黄色的地表。
背靠山脉的那一边,还有些许绿色。过了荒山,深山里的植物郁郁葱葱的,完全没有受旱的迹象。
这说明,山脉上是有水源的。
陈九月指着自家荒山东侧那一大片平地说:“那里有好多石块,边上还有一个矮点的土坡,都是砌墙的材料。我们就在那,先砌出两间石屋住着。”
唐明谨顺从应答:“好的,娘。”
母子几人将独轮车推到那块平地。
陈九月视察了一下那个离自家荒山不远的土坡,土坡有半个荒山大小,这么小的土坡不能算作山,通常都是无主的,或者在谁家地里就是谁的。
明显,这个土坡是属于他们母子几人的。
居然还是质量不错的粘土,可以用来烧砖瓦。
真是意外之喜。
陈九月穿越来之前的外婆农村老家,就有很多的废弃砖窑。她小时候去外婆家玩,没少跟小伙伴们在里头玩躲猫猫,对砖窑的原理和构造了如指掌。
这座土坡虽然不大,但是烧出十几间屋子的砖瓦和盖些围墙,应该够了。
现在材料都有,就是缺水。
粘土砖坯烧红了,不浇水,自然冷却,得红砖。浇够大量的凉水冷却,就得青砖。
青砖较红砖,更坚固不易风化,也更符合这个时代的审美。她要烧出青砖青瓦来,需要大量的水。
陈九月绕着山脉的边缘走,那里有着大大小小的石山。她走了大概一刻钟,发现这里有很多的石灰石,大大小小都有,想用都不需要用工具去挖采,捡走就行。
石灰石本来就不是什么稀缺资源,能遇到也不算稀奇。
还有一些铁矿石,但品质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