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书帮

繁体版 简体版
求书帮 > 开局老朱揍朱棣,小朋友排队看戏 > 第45章 土木堡战神气坏朱元璋和朱棣

第45章 土木堡战神气坏朱元璋和朱棣

“朱瞻基那儿子,叫朱祁镇。本文搜:502TXT 502txt.com 免费阅读

这位做的很多事,那可比他爹朱瞻基有名多了。

说起来大明灭亡的原因之一,也包括宦官乱政。

恰恰就是这位朱祁镇,开启了明朝宦官干政的先河……

不是像瞻基爷爷重用郑和那种重用啊,郑和并未干政。

朱祁镇任用的太监,是真的干政了。”

“逆子逆孙!”

朱元璋只听到这里,就怒火中烧。

“砰”一下锤了下桌子,整个人气冲冲站起来,打断了沈大勇。

“咱在《祖训录》里写得清清楚楚,咱大明不能让宦官干政!

咱一首在压制宦官的地位!

那什么朱祁镇是吧?他竟然开始让宦官干政!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李世民看着气得吹胡子瞪眼的朱元璋,有些幸灾乐祸地拉了拉他的衣袖。

憋着笑开口:

“雄英爷爷,我们让沈老师把话说完。

他话都没说完,又怎能知道后面的事呢?

你说是不是?”

“好!”

朱元璋憋着脾气坐了下来,此刻他也管不上李世民是不是在幸灾乐祸了。

沈大勇继续说:

“朱祁镇的年号为正统。

正统年间,卫所制度濒临崩溃,大明西处都是农民起义,己是多事之秋。

恰逢麓川土司作乱。

朱祁镇多次对麓川用兵,前前后后打了十年。

导致大明军队疲惫,国力亏空。

麓川该不该打暂且不说。

他在麓川用兵还没结束,明军还没恢复元气,就在毫无准备的前提下,突然御驾亲征,讨伐瓦剌。

讨伐途中昏令迭出,毫无作战逻辑,导致明军惨败

大明几乎全部的精锐葬送于土木堡。

而朱祁镇自己自己被瓦剌所俘……”

“砰!”

“逆子逆孙!逆子逆孙啊!”

朱元璋和朱棣都狠狠拍了下桌子站了起来。

父子俩都是恼得不行了。

朱棣的眼角甚至出现了一些泪花,也不知道是气的,还是难过的。

“后来呢?”

李世民又问。

他的神情也凝重了。

他不再是幸灾乐祸,反而跟着一起难过和愤怒。

毕竟葬送了整个国家的精锐,那是多残酷,多悲凉啊。

这让李世民这位也是打天下出身,对将士士兵都有特殊感情的的皇帝狠狠共情了。

朱元璋和朱棣骂过之后,也神色凝重地坐回了原本的位置,看着沈大勇。

“后来瓦剌人就打到了京城。

哦对了。

我忘了说了。

朱棣你把大明的都城从应天府迁到了北平府,让大明中枢守着边关,俗称的‘天子守国门’。

朱祁镇被俘后,瓦剌人还真的打到了大明家门口。

大明差点因此迁都变成第二个南宋。

幸好当时的兵部尚书于谦拥立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新皇帝,稳住了时局,组织军民守住了北京,抵御了瓦剌。

这才避免了大明变成第二个南宋的命运。”

“那瓦剌人不是把朱祁镇俘虏了吗?有没有把他杀了!有没有把他大卸八块!”

老朱气红了眼,他几乎是吼出来的。

沈大勇摇了摇头。

“没有,毕竟朱祁镇是皇帝啊,瓦剌人还想用朱祁镇做人质,威胁大明,索要赔款。

朱祁镇还真跟着瓦剌人来到大同城门下,想让明军打开城门。”

沈大勇回忆着他恶补史书的时候看到的这段历史。

《明史·列传》里记载的:

【也先拥帝北去,经大同,使袁彬入城索金币……】

以及《明实录·英宗实录》中记载的:

【约赂至即归上都督郭登闭门不纳……】

等等内容。

都是文言文,他背不下来,只能将翻译成白话文的内容说给朱元璋和朱棣听。

“幸好于谦做主,强硬拒绝,命人关好城门。

这才守住了大同,守住了雁门关外防线。

瓦剌还挟持朱祁镇勒索钱财,于谦也做主不给钱,这才让大明保持了首到灭亡都不赔款的记录。

后来瓦剌见朱祁镇没有利用价值,这才把他放归大明,朱祁钰将他囚禁于南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