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书帮

繁体版 简体版
求书帮 > 贾琚在红楼逍遥一生 > 第四十六章 为筹粮忙碌不停

第四十六章 为筹粮忙碌不停

忙乱中时间来到十月,经过一个多月筹集,贾琚和手下从各种渠道购买粮食。本文搜:看书屋 520ksw.com 免费阅读

贾赦从京城给调集的两万一千担。

元宝从家里和商号,给筹集五万担。

薛城收的各大粮行商人给的孝敬十一万担。

薛城通过大粮商采购八万担。

贾琚这边一共筹集了,二十六万担粮食。距离三十万担的缺口还有五万担。

(这里说明一下筹粮问题,有细心的读者就会发现,前文圣旨里要求筹集二十五万担粮食吗?

这里有个重要因素,朝廷是让贾琚运到宣大交给边军粮食转运使的是二十五万担。

多的五万担就是路上损耗和办事人员的好处。)

这里吐槽一下,在这个朝代。运输粮食、布匹、军械等重要物资数量计算方法是以收到为准。

以这次朝廷让贾琚在通州筹集二十五万担粮食,补充边军消耗来说。

这次主要是给西北榆林,宁夏,甘肃三镇军粮和抗旱灾的粮食。

朝廷让宣大边军接收转运,那么贾琚就得从通州运到位于大同的宣大边军粮饷转运使处。

转运使收到运到大同的粮食二十五万担。才会给一份文书证明贾琚从通州运粮二十五万担到边军。

这是从开国之初作战总结出来的军事经验。

如果规定按起运多少粮食计算,可能通州发运二十五万担,最后边军连五万担都收不到。

就这样贾琚运输粮食的时候还得给运输队付银子,派精兵押运,要不然这一路上可能发生的事太多了。

薛城采购的数量那么少。不是薛城不努力,也不是权力影响不够大。

以如今薛城在通州贸易区域的地位,商人们不敢不给面子。

实在是通州仓大火案件影响太广泛了。朝廷首辅、次辅、阁臣户部尚书的手段太高明。

现在不查粮仓粮食情况,就是要粮食。

首接下圣旨根据粮仓位置储量,以及往西北运输距离,定额要求粮仓运粮。

最杀人诛心的是,这次往西北运粮必须粮仓主管官员押送。

如今粮食是抢手货,各地粮仓系统官员,恨不得把能收的粮食都收到自己的粮库里。

想从产粮地外运,商队势力小的根本不可能。

产粮地附近衙门和粮仓官员抢粮都快疯了,都恨不得赶紧从外地买粮食补亏空。

在这种情况下,薛城在通州还能采购到八万担粮食己经费尽全部心力。

上一章说到,贾母想让贾宝玉得到贾琚筹粮的好处给贾政筹集六万担粮食。

还有薛蟠家给筹集了十万担粮食吗。

这里发生很大的笑话,薛蟠家运来的粮食存在“丰字号”在通州码头的仓库里。

十万担粮这消息不知道什么原因被钦差忠顺亲王知道了,他负责督促户部重建通州仓储备。

忠顺亲王一个命令,征收薛家十万担粮食。

按照市价二两银子一担,给付白银十万两,另外十万两银子今后每年支付给皇商薛家一万两。

忠顺亲王做事也不给人留把柄,又让户部恢复皇商薛家采买职权,也没亏待他们家。

就是不知道这个皇商薛家,薛蟠己经是活死人,最后便宜薛家哪一房了。

薛姨妈劳心劳力半天,忙了一场空。

贾政到通州知道忠顺亲王抢着收了薛家十万担粮食,灰溜溜的就回京城了。

贾政回到京城了就跟贾母汇报了。

老太太眼泪纵横,也是没敢多说什么。看样这次是天不佑贾宝玉啊。

薛姨妈知道以后不知道该开心还是难过。

难过的是宝玉要是有个爵位和世职,宝钗将来嫁过去日子好过,也能改变身份地位。

开心的是皇商薛家又重新恢复地位,以后“丰字号”的生意更好做了。

薛姨妈没高兴多久,薛蟠去户部办理皇商薛家的手续时。

户部官员官员告诉他,薛家长房薛蟠因“厉鬼索命”一事死亡了。

如今皇商薛家在户部挂名主事官职需要等金陵那边薛家消息。

户部公文要求皇商薛家选人任官和恢复皇商采购权文书己经送金陵镇守太监衙门了。

这是第一次薛蟠感觉到亲戚的险恶,他舅舅王子腾、他姨妈王夫人就是这么办事的。

打死个人屁大点事,他就成了活死人了?

薛家每年那么多孝敬银子都喂了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