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年底,晋西北的冬天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大暴雪。本文搜:86看书 86kanshu.net 免费阅读
大雪封山,鸟兽绝迹。
中日两国军队也在这个时候进入了蛰伏期,但空中的无线电波却紧密了起来,似乎为冰雪消融后的行动进行着预热。
河源县兵工厂、炼钢厂、焦煤厂等却在这时候,人潮涌动,机器轰鸣。
所有的技术人员、产线工人,都铆足了劲,要为开年后的攻势行动储备足够多足够先进的枪械弹药。
主持河源兵工厂的是一个年近五十的白发老者,名叫郭欢。
此前在阎老西的太原兵工厂服务多年,主持了晋造三八式重机枪、13式75毫米山炮等武器的仿造工作,可以说大半辈子都交给了军工。
太原沦陷时,眼见着兵工厂也要被鬼子占领了,他拼着命带了一些图纸返回河源老家。
本以为这一辈子的心血就要付诸东流了,没想到还能等来了河源县兵工厂开办的这一天。
当他见到王昊从系统里兑换出来的56式枪族设计图纸、见到一台台崭新的机器时,整个人马上进入了一种癫狂的状态。
带着十几个小学以上文化的年轻人,没日没夜的分析图纸、操作机器开展试制,连饭都是后勤人员送来在车间凑合吃的。
在他的感染下,年轻人自然不甘落后,有的人半夜爬起来点着煤油灯钻研图纸。
结果不到两个星期,他们就试产出了合格的56式自动步枪,比王昊预计的时间少了一半。
这只是一个缩影。
在国仇家恨的驱使下,所有人都如同高速旋转的陀螺一样,不到累倒绝不停下休息。
到时间进入39年3月份,小半年的时间内,河源县建立起了一个配套齐全、技术先进、规模不小的军工体系。
月产各类轻武器1.5万支,弹药近百万发。
累计生产了6万多支,弹药500万发,留一半自用,先保障野战部队换装,接着装备内卫部队,淘汰的装备给民兵使用。
其余一半,赠送八路军1/3,通过358团和独立团各转手1/3,换取河源县急需的各种物资。
月产40火箭筒达到600具,40毫米火箭弹万发,全部加起来生产了一千五百具,还没有分配。
至于12管107毫米火箭炮,这一神器中的神器,刚刚试产成功2门。
王昊带着旅部数人此行就是专门来观摩验收后面两种新式武器的。
在郭老的引导下,众人很快就来到武器试验场,原新兵营靶场。
执行此次试射任务的是兵工厂保卫连的战士们,隶属于河源内卫部队,连长是小王庄开始就入伍的李大奎。
“首长好!”
王昊等人到达试验场后,李大奎向他们敬礼并报告准备情况。
“大奎,试射试爆是武器弹药研制的关键环节,可马虎不得,我就不干扰你们了,按照流程来。”
嘱咐完后,王昊大马金刀的走到观礼台坐下,并让主持技术研发的郭欢郭老坐在自己旁边,其他人如肖雪、谢婉灵、魏和尚等人也纷纷在旁边坐下或保持警戒。
随后,试射开始。
郭老兴奋地介绍道:“王旅长,今天实验的这两款火器,可不得了啊,设计之精巧,老朽前所未见!”
“就拿这个首筒子40毫米发射筒来说,制造难度比重机枪轻多了,但经过我们的计算,一发火箭弹下去,保准鬼子的碉堡要飞上天!”
王昊点点头,表示赞许。
他今天过来的目的,并不是真的要看看两款武器的性能,这他心里早就有谱了。
主要是来给武器研究的科研人才们站站台,鼓鼓劲。
虽然是照着图纸,有现成的技术资料,不算自己真正研发出来的。
但只要能造出来,并在这个过程中,消化吸收技术信息,那么早晚有一天,会通过制造——改进——研发,走出一条正向研发的科技进阶之路的。
这是他穿越过来,能够带给这个世界华夏古国最大的财富。
就像二战后,美国搬空德国的工厂和图纸,一举研发出各种类型的导弹一样。
就在简单交谈之间,担任试射任务的战士,分别在试验了百米距离、二百米距离、三百米距离,射击土墙、砖墙和钢板墙。
每次射击,40 火箭筒都准确命中目标,展示了其强大的威力。
土墙和砖墙都是一哄而散,20公分厚的钢板墙也像一个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