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闻言,神色微微一变,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
她叹了口气,说道:“唉,辩儿,哀家也是迫不得已啊。董卓手握重兵,权倾朝野,哀家若是不与他合作,只怕性命难保啊。”
刘辩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关切地问道:“母后,董卓此人狼子野心,不得不防啊。他今日在寿宴上对儿臣的钢琴百般刁难,可见其对儿臣早有不满。母后与他合作,岂不是与虎谋皮?”
太后眼神闪烁,避开刘辩的目光,说道:“辩儿,你多虑了。董卓虽然飞扬跋扈,但对哀家还算恭敬。哀家与他合作,也是为了保全大汉江山社稷啊。”
刘辩见太后不愿多谈,也不再追问,只是柔声道:“母后,无论如何,儿臣都会保护您的安全,绝不让任何人伤害您。”
太后心中一暖,眼眶微微湿润,拉住刘辩的手,哽咽道:“辩儿,哀家知道你孝顺,哀家也相信你。只是这朝堂之事,错综复杂,你年纪尚轻,很多事情还不懂。以后,凡事都要三思而后行,切莫冲动行事啊。”
刘辩点头称是,心中却已有了计较。
……
刘辩回到寝宫,屏退左右,只留下贴身太监小顺子。
“小顺子,你过来。”
刘辩坐在龙榻上,面色凝重。
小顺子躬身来到刘辩面前。
“陛下有何吩咐?”
刘辩叹了口气。
“今日寿宴,你可瞧见宫门口的西凉军旗帜了?”
小顺子点头道:“回陛下,奴才瞧见了。听闻董卓已经带兵入京,如今皇宫的守卫,也大多换成了西凉军。”
刘辩眼中闪过一丝寒芒。
“董卓老贼,狼子野心,朕岂能容他?如今这皇宫,已是危机四伏,朕必须想个法子,将西凉军换成自己的人。”
小顺子闻言,面色也凝重起来。
“陛下,这西凉军骁勇善战,董卓更是权倾朝野,想要换掉他们,谈何容易啊!”
刘辩眉头紧锁,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榻,沉吟片刻后,说道:“董卓此人骄横跋扈,早有不臣之心。只要他露出马脚,犯下大错,朕便可名正言顺地将其治罪,并将西凉军驱逐出京。”
小顺子迟疑道:“陛下,董卓权势滔天,门生故吏遍布朝野,想要抓他的把柄,恐怕不易啊。”
刘辩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小顺子,你说,如果朕‘被刺杀’了呢?”
小顺子闻言,大惊失色,连忙跪倒在地。
“陛下!万万不可啊!您乃万金之躯,岂可轻易涉险?”
刘辩摆了摆手,示意小顺子起身。
“朕并非真的要寻死,只是想演一出戏罢了。董卓如今权倾朝野,朕若想动他,必须师出有名。若是朕‘遇刺’,他身为京畿守备,难辞其咎,朕便可借此发难,削弱他的兵权,将西凉军驱逐出京。”
小顺子仍有些担忧。
“陛下,这计策虽妙,但风险极大。万一刺客并非董卓派来的,而是真的要刺杀陛下,那该如何是好?”
刘辩冷笑一声。
“这皇宫之中,除了董卓,还有谁敢对朕不利?就算不是他派来的,朕也可将这罪名安在他头上。只要朕没事,他百口莫辩!”
小顺子还是有些不放心。
“可是,陛下,这戏要如何演才逼真呢?万一被董卓识破,岂不是弄巧成拙?”
刘辩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
“这你不用担心,朕自有安排。你只需按照朕的吩咐去做即可。”
刘辩顿了顿,继续说道:“母后寿宴之后便是祭祖大典,届时文武百官皆会参加,这正是一个好时机。祭祖大典之上,朕若‘遇刺’,定会引起朝野震动,董卓也难逃干系。”
小顺子闻言,不禁对刘辩的计谋大为叹服。
“陛下英明!此计甚妙!如此一来,董卓定然难逃罪责!”
……
第二日,旭日东升。
文武百官早早便聚集于大殿之外,等待着早朝的开始。
随着一声尖细的唱喏:“皇上驾到—”,刘辩身着龙袍,在内侍的簇拥下缓缓步入大殿。
百官见状,纷纷跪倒山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辩在龙椅上落座,威严的目光扫视群臣,沉声道:“众卿平身。”
待众人起身后,一位老臣出列,拱手道:“陛下,臣有事启奏。如今已是秋高气爽,重阳将至,依祖制,需举行祭祖大典,以告慰列祖列宗在天之灵。不知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