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4章 权力控制
《三国演义》虽只是演义,但这本书能成为后世的四大名著之一是有原因的,虽里面许多内容经笔者的改写和原本的历史不同,但大致上还是参考了三国的历史来作为基础,而且有着不少可取之处。/0/0?小?税*惘. ,冕/费·跃¢毒,
要不然努尔哈赤也不会用这本书来当成当初后金的兵书并奉为经典了,而且不仅是努尔哈赤一个人在读,包括他的几个儿子和后金的将领们人人都读,由此可见这书中的道理不虚。
书中鲁肃劝告孙权的那番说词同样是真理,就和历史上大明灭亡一样,朱家子孙失了天下后无论你是皇室还是宗室都落不得好处,而且那些官员却不同,换了一个主子,俯首称臣,把脑袋剃成辫子,一样能在新朝中当官,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家族和子孙。
所以在朱慎锥看来,治国固然需要文官,可却不能把所有权力交给文官,对文官集团的制衡必须要有,不仅是朝堂上的制衡,更有着军权方面的制衡,假如为君者没了这些,仅仅靠一个司礼监是根本斗不过文官集团的,这点在大明两百多年历史中已给出了深刻教训。
在扶持勋贵和宗室的同时,朱慎锥同时也捡起了朱元璋最初的分封制,但考虑到如今大明的实际情况,他对分封制进行调整,不再在大明本土进行分封,而且是进行海外分封,就如现在的宋王朱敏澄和崇祯的皇子朱慈炤一样,直接封到海外去。
如此一来,既能解决分封对大明内部的影响,避免朝廷上下反对分封,此外也能就分封的方式对海外进行扩张,并且保留皇室和宗室的实力和影响力,从而在必要时候成为大明皇室的后盾。晓税CMS 耕欣醉哙
另外就是提升军方的地位了,因为之前勋贵的没落和打压,大明文贵武贱的情况越发严重。要知道在大明开国之初可是武贵文贱的,可在大明中期这个情况就开始彻底改变,文官地位越来越高,武将的地位越来越低,尤其是兵部在夺取了原本属于五军都督府的大部分职权后掌控了军队的命脉,使得武将地位一落千丈。
等到崇祯朝的时候,武将地位低微到了极点,一个堂堂总兵二品武将,居然面对六七品的文官要卑躬屈膝,甚至副总兵、参将这样级别的高级武将见了七品文官还要下跪行礼如此离谱。军方包括武将的地位低到了这种程度,文官根本不把军人当人看,动则打骂训斥,如此军队怎么能有大用?
随着朱慎锥提升勋贵和武将地位,再大刀阔斧对军制进行改制,尤其是规定内阁必须要有军方成员入阁后,武将的地位这才一点点恢复。但这还不够,朱慎锥太了解这些文官的德行了,这些文官都是给点颜色就能开染坊的货,一有机会就会抓住不放,所以根本还是体制上解决问题,这也是总参议部建立的缘故,通过建立总参议部一点点恢复最初五军都督府的职权,牵制兵部把兵权掌握在皇帝手里,这是绝对必须的。
除去这些外,就是总理衙门的建立了。名义上总理衙门是因为外交和外贸事务所建立的特殊部门,可总理衙门从建立之初朱慎锥就在其结构上设置了完善的一系列内部各部门,这些部门几乎对应整个朝廷各部,所以目前总理衙门在有些人嘴中甚至被称为“小朝廷”,这种称呼虽不能说错,但也有着深意,最终根本是要让总理衙门和内阁平齐平坐。纨??鰰颤 嶵歆璋结耕薪哙
之所以把外事交由总理衙门负责,朱慎锥还考虑到目前对海外的扩张问题。虽然他对海外扩张采取了分封制,可分封制虽能解决一些问题,但大明的扩张毕竟关键还靠大明本身的国力。
尤其是现在,因为云南沙定州的叛乱,朱慎锥有意恢复永乐时期的三宣六慰体系,甚至包括对整个南海区域藩属国的控制和影响。要做到这些仅仅靠大明的威望是根本不成了,这么多年过去许多藩属国对大明的态度都有了变化,而且随着欧罗巴诸国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西班牙、荷兰、葡萄牙甚至法兰西和英国这些国家陆续来到远东,在南海各处占据领土进行殖民,从而导致原本围绕大明形成的宗主—藩属国体系崩溃,许多国家已脱离了大明的掌控。
要恢复三宣六慰,重现之前的体系就必须依靠武力。但以武力征服虽然不难,哪怕短时间做不到凭借大明现在的国力和发展情况几十年后肯定能做到。可做到了继续维持下去却是不易,而且大明也没有足够精力直接把这些地方纳为本土,这点从之前的安南就能看出,就算大明强占了安南,可短短数十年后就丢掉了安南,还因为这件事使得大明损失惨重,威望大跌。